Elegy of the Tang Dynasty Chapter 38 The Wave of the Times
Search
Home
Category
Ranking
Completed
Favorite
Font
Large
Medium
Small
Night
Prev
Index
Favorite
NextPage
Chapter 38 The Wave of the Times(1/2)
唐代官僚之间的社交场合,除了酒宴以外,还有煎茶。
一边煎茶,一边品茶,一边闲聊政务。可谓是进也可,退也可,无形中拉近了关系。
煎茶甚为风雅流行,长安有高僧爱茶如命,一日要喝几十碗才能停下来。
此时此刻,平康坊的李林甫宅院书房里。李林甫正亲自给郑叔清煎茶,礼数可谓是周全。
他正在用竹夹将茶饼取出,放在炭火上炙烤,木炭乃是混入了某种香料,做成了牡丹的形状,一看就知道不是凡品。
茶饼在架子上炙热均匀,内外都被烤透了。
新鲜茶新鲜烤,然后煎茶会友,绝妙的享受。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是:炙茶、碾茶、罗茶、煎茶和酌茶。至于其他的前置准备,如备器、选水、取火、候汤这些程序,自然有家仆给李林甫准备好。
这位大唐左相是从灸茶这一步开始的。
“本相已经跟韦坚谈过了,他愿意接替京兆尹这个职务,本相也会从中运作,推荐他为京兆尹。至于户部侍郎一职,不知你有何想法呢?”
李林甫将烤好的饼茶拿下来,用竹子做的“碾茶器”碾成细小的颗粒状,看上去不粗不细异常均匀。
唐代封建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常常对某些“高雅的礼节”,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与热爱。从而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最典型代表就是李隆基酷爱音乐舞蹈,并精通此道。
很显然,李林甫煎茶的技术,是很过硬的。毕竟,他也年轻过,他也官职低微过,也侍奉讨好过别人。
李林甫停下手,看着坐在高脚凳上一言不发的郑叔清不说话。
“一切单凭李相做主。”
郑叔清躬下身,深深一拜不起。
李林甫连忙将其扶起来笑道:“本相承诺之事,定然是要作数的。只不过,户部侍郎非同小可,本相也不可徇私推荐你上位。
所以呢……”
“李相不妨直言,属下洗耳恭听。”
郑叔清十分紧张的捏着自己的袖口,眼巴巴的望着对方说道,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
“户部一个尚书几个侍郎,每个人分管一摊互不重叠。你从未在户部历练过,所以即使担任户部侍郎,也不可能做那些寻常事务,你可明白这个道理?”
李林甫将山泉水倒入一个紫砂鍑(茶釜)中,然后放到风炉上煮沸。
这一步表面上看很简单,其实里头大有文章。
水分为三沸,当烧水出现“鱼目”气泡、“微有声”时,即为第一沸;再加入适当分量的盐花来调味。当釜边水泡像泉涌般上冲时,即为第二沸。
用勺子取出一瓢放在一旁,一面以“竹夹”在茶釜中心循环搅动,并用“则”(一种量器,用竹、铜等材质制成匙或箕状)量好茶末倒入紫砂鍑中。
等待片刻,茶汤如奔涛溅沫,则为第三沸,此时将先前取出的第二沸倒入沸水中止沸,使水停止滚沸。
这些动作李林甫一气呵成,略有些得意的看着郑叔清,等待着对方的回答。
等待的时间里,他正在培育汤花。
汤花薄的称为“沫”,厚的称为“饽”。细轻的称为“花”,乃是最妙的一种。
培育好了“汤花”,才能酌茶,也就是用瓢将茶舀进碗里。
第一次煮开的水,有人形容说“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这种舀出来的的第一道水,也被称之为“隽永”;
以后舀出来的第一、二、三碗,味道差些;
第四、五碗之外,“非渴甚莫之饮”,权贵们对此便已经是非常鄙夷了,渴死都不喝。
酌茶时,应令沫饽均,以保持各碗茶味相同。煮水一升,又有“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的说法。
一“则”茶末不要,只煮三碗,才能使茶汤鲜美馨香;其次是煮五碗,最多不能超五碗。
“请用!”
李林甫将放在银碟子上面的白瓷茶杯整体的推到郑叔清面前,这是第一碗茶。
它好像不止是一碗茶,又好像就只是一碗茶。具体如何,全看郑叔清的政治智商了。
“属下……任凭李相安排便是。”
郑叔清咬着牙说道,端起茶杯,忍受着略有些高温的茶水,将其一饮而尽!
应该是好茶,只是喝的时候太烫,品不出味道来!
“这个户部侍郎,不做别的,专门为中枢理财,并供给河西的战事。你有没有信心接手呢?”
李林甫收起脸上的笑容,轻声问道。
“属下愿意!”
郑叔清压住内心的激动,几乎是低吼一般的说道。
走上这一步,基本上就是快车道了。户部侍郎干得好就是户部尚书,户部尚书再往上就直接拜相了!
只要能走到这个位置,他离李林甫,就差两步而已!
而且户部,是个很容易干出成绩,也很容易干出乱子的地方,全看个人本事如何。
在这里可不是南郭先生那样能够当混子的!
“这几天,你草拟一份理财的疏奏,如果写得好,本相会将其转交给圣人,然后推荐你为户部侍郎,这样的话,问题应该不大。
要不然,圣人肯定还会介意你此前拒绝担任京兆尹的事情。”
李林甫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果然芳香四溢。
“此法倒是稳妥……”
郑叔清面有忧色的说道。
朝廷的理财,其实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用好收上来的赋税,让这些赋税可以科学利用,不会折损在运输的途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是郑叔清想干的事情,他觉得自己也可以胜任。
另一个方面,概括为两个字,就是:捞钱。
总之,在不引起兵变、民变的前提下,放开手脚捞钱就对了。
当然了,捞的那些钱,要合规合法。要通过制定简单规则,便能达成目的,不会大费周章。
听起来很简单,但这种事情就好像是不同时代的人一起做同一个问答题,而且还是有多重答案的问答题。
容易做的题目,前人早就做过了啊!
而那些不容易做的,容易得罪人的,要么没人肯干,要么因为制定与执行的官员被保守势力反扑而罢官,导致人亡政息。
这种敛财,他不会啊!
“你是有什么难处么?户部侍郎这个职务,如果你有难处,本相可以推荐其他的人选,然后重新跟你安排一下更低的官职,反正这些都随你,本相是无所谓的。
像是王鉷他们,就对这个职务很有兴趣,本相不会让伱为难的。”
李林甫慢条斯理的说道,又给郑叔清倒了一杯茶,这便是第二杯了。
郑叔清有种预感,李林甫喝完这三杯茶,估计就要送客了。
“属下这便回去准备一下。”
他站起身对着李林甫深深一拜,转身便走。
“这个职位非同小可,勉强上位,很有风险。耽误了圣人的大事,你多少个脑袋都不够砍的,想明白以后,明日再来回复我。”
郑叔清身后传来李林甫冷幽幽的嘱咐声。
……
“总之呢,这个事情,就是这样,再这样,然后再这样,最后就回来了。”
永嘉坊的方家宅院大唐内,方重勇耐着性子,将这三天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全部告知了张巡等人。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甚至连李隆基吩咐礼部的人,要将张巡许远他们科举前程打掉的事情,都一一告知。
“今年不中也好,张相公的门路走不通了,严挺之都罢官了,朝局动荡,此时中第未必是好事啊。”
李揆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他当然是心有不甘,本来以为这次科举是十拿九稳的,没想到居然还会出这么多波折。答应举荐他的贵人要倒台,还被天子亲口打了下来,科举之路的艰难,是之前没有想到的。
不过李揆一点也不担心,因为经过这一次“政治投资”,他肯定已经在李隆基那边“挂号”了,将来说不定有机会被“越级提拔”。
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我们都无妨的,只是没想到方节帅的面子这么大。”
许远也是忍不住唏嘘感慨,当初都以为方重勇入狱后定然九死一生。没想到关了三天就放出来了。不过想想也是,一个半大孩子,还是做了一件顺应民心的事情。
要是李隆基“大力惩治”的话,岂不是恰如其分的向世人证明自己确实没什么心胸,而且还无能狂怒拿孩子出气?
李隆基当了几十年皇帝,自幼伴随宫廷斗争长大,肯定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小郎君今日安然返回,可喜可贺。奴这便将酒菜端上来。”
方大福一把揪住正在愣神的方来鹊,笑眯眯的给方重勇打了个招呼。
To be continued...
Prev
Index
Favorite
NextPage
Blogroll
Zhou Yuan Li Qingwu
i know too much
The mysterious recovery from Hong Kong Comprehensive
Supreme Kendo
Lovely Husband's Night Pet
Yun Qishen
guest
Tracing the origin
Masterful son-in-law
official
×
Install this app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Install apps
Copyright © 2025 Martial Arts Novel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