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born in the last years of Kangxi Chapter seven hundred and thirty fourth flowers
Search
Home
Category
Ranking
Completed
Favorite
Font
Large
Medium
Small
Night
Prev
Index
Favorite
NextPage
Chapter seven hundred and thirty fourth flowers(1/2)
第七百三十四章 繁花
御茶房的荣公公,两日后没了。根据宫里传出的消息,是得了“急症”。
曹颙并不意外,这宫里头死人,最多的就是“急症”,用席子卷了,直接送到南苑焚了。这个荣公公,不过二十来岁,早先做过魏珠的跟屁虫,所以魏珠发迹后,他也沾了光,年纪轻轻地就得了体面。
虽是个阉人,却是乐观爱说笑的性子。圆乎乎的小脸,每次见人都是一张笑面。因曹颙没架子,荣公公对曹颙也乐意亲近。
曹颙看着书桌上那包银子,冷笑两声。自己端的是冷血,来这世上多年,多了趋吉避凶的本能。
看来,他猜测得差不离,这宫里果然诡异。
曹颙将银子收到抽屉里,站起身来,对门外小厮问道:“何总管到了么?韩掌柜呢?”
那小厮俯首回道:“回大爷的话,到了,同二总管在偏厅吃茶。韩掌柜由奶奶房里的嬷嬷引着,直接去后院给太太、奶奶请安去了。”
今儿是腊月初八,京中旧俗,今儿开始就要预备过年。
庄子管事、铺子管事,也要开始往东家报账。
庄子的收成如何,曹颙之前去昌平时就晓得的。今日惦记何茂财过来,只是想问问前事。
因胡成经官,引出的那几户佃户,曹颙已经吩咐下去,要将他们分散开,安置在其他庄子。换个环境,少些闲言碎语,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福气。
卖房子、卖牲口填补租子后搬家的那户人家,曹颙也使人悄悄地找,也是打算安置在其他庄子里。
不是假惺惺,而是不愿无辜的人,为了曹家受累。
曹颙只想太太平平地过日子,可没兴趣戴个“为富不仁”的帽子,上辈子他也是平民。这辈子,曹家在满洲权贵眼中,也不过是个奴才家。
他不是守财奴,不靠这几个地租过日子,犯不着将人往死里逼。世道虽说艰难,他还是希望自己眼前肃静些,但求心安。
见曹颙进来,何茂财与曹方两个都起身进礼。见曹颙与何茂财要说话,曹方行了礼后,就避了下去。
即是曹颙亲口吩咐,何茂财自是不是怠慢,不过半月的功夫,已经处理得妥当。曹颙听着都还周全,点了点头,算是放下一桩心事。
其他补偿,也会做的。
见何茂财战战兢兢的模样,晓得他还因胡成的事放不开,曹颙也有些不忍心。
同昌平那一百多顷地比起来,老太君留给他这个人,更让曹颙满意。何谓忠仆,何茂财担当起这个“忠”字。
换做其他人,在何茂财这个位置上,已经捞得手软;何茂财用了大辈子时间,就在经营曹家的地。
曹颙在田产上的收益,多是倚仗何茂财。
“上次大奶奶所说的,再置办两个庄子之事,还要老管家费心。至于新庄子的管事人手,老管家挑两个妥当人。不说新庄子,就是这几处旧庄,有不妥当的人,老管家直接换人就是。老管家也上了年纪,子侄中有使唤顺手的,留在身边学学,往后换手也不仓促。”曹颙思量了一回,说道。
这却是外庄的全部管事权,也算是告诉何茂财,他的接班人由他自己个挑。
何茂财哆嗦哆嗦嘴唇,已是红了眼圈:“大爷……大爷……”
“老管家挑的人选,我放心。只是为了免得下头人胡作非为,往后这巡庄管事也成常设,一年一换。赵同是我身边得用的,往后还有其他地方要用他。不过让他在庄子那边帮两个月忙,这个巡庄管事人选,老管家也留心些。还是那句老话,咱们这样的人家,并不指望在地里刨食吃儿,不可昧着良心,赚那黑租子;那些欺男霸女的事儿,也不能出在咱们庄子上。其他的,就按照章程办事。”曹颙说道。
何茂财这些日子也是心灰意懒,听了曹颙这苦口婆心的一番话,忙不跌地点头应了……
鄂伦特,圣驾行在。
十六阿哥喝了碗热乎乎的腊八粥,只觉得身上暖和不少。今年的雪势到足,要是再下下去,明年北方春天的旱情就能缓解。
十六阿哥一愣神,拍了拍自己的脑门,自言自语道:“这要去户部的也不是自己个儿,怎么开始操心这个?看来这日子过得实在太闲了。”
想起前几日,御前对答。瞧着皇父的样子,他要是不乖乖地写举荐折子,就要被扔到户部当差。
虽说如今储位空悬,但是各位掌部阿哥,也各有势力范围。四阿哥平素茹素念佛不假,可是龙有逆鳞,也不是能随便触犯的。
十六阿哥侧过头,望望京城方向,叹了口气,道:“孚若,你也当收到爷的信,有个准备了吧。死道友不死贫道,爷这也是没法子……”
虽不过几日功夫,但是凭着四阿哥粘杆处的灵通,影影绰绰的,四阿哥心里也有了几分计较。
他将自己关在书房半日,寻思许多。设身处地,他也能体谅皇父的艰难,只是心里到底有些忌讳……
要不是贪官污吏横行,使得国库空糜,怎么会闹到这个地步?
想到此处,他对那些国之蠹虫越发愤恨。
戴锦站在书房门外,犹豫了半晌,还是隔门低声禀道:“爷,年羹尧的长子带着年礼到了,进京给爷请安。”
“年熙来了!”四阿哥听了,放下手中的折子,站起身来,道:“带他过来说话。”
少一时,戴锦带着一个年轻人进来。
那年轻人十六、七岁年纪,眉清目秀,倒是好相貌,不过脸色苍白,看着有些单薄。见了四阿哥,他已经甩了袖子,打千见礼。
他就是年羹尧的长子年熙,虽说年家是汉军旗,但是祖上归满洲的年头久,行事皆从满俗。
四阿哥已经上前,双手将年熙扶起,上下打量了几眼,道:“这一转眼,就长这么大了。同你阿玛上任时,还是个孩子。你阿玛可好?天怪冷的,怎么派了你来?这一路上可是辛苦。”
怪不得他同这个内侄亲近,自康熙四十五年,年羹尧发妻纳兰氏病故后,年熙就被姑姑年氏接到王府这边抚育。
直到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外放,年熙才回了本家,随同父亲继母上任。
“王爷,奴才阿玛还好,只是想念王爷,盼着能早些回京;却是因西北战事的缘故,递了几次请求回京陛见的折子,皇上都没有允。”年熙见四阿哥还像过去那般慈爱,也带着几分亲近,红着脸回道:“奴才也是想念姑姑与王爷,央求了阿玛,得了这个差事。路上有些劳乏,但是想着能见姑姑与王爷,奴才就不觉得累了。”
他孩提时失母,父亲别娶,在他心里姑母年氏就如同母亲一般。
四阿哥见他目光中满是亲昵,心里亦是一暖,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同你阿玛提过好几遭,就是不放心你的身体,想着接你回京调养。不过想到你是长子,需要在你阿玛身边帮衬,才拖延至今。这次却是不许走了,还同过去似的,留在这边府里。你的屋子,还给你留着。”
说到这里,四阿哥想起已夭折的与年熙同龄的三子弘昀,不由有些黯然。
年熙孩时,在四阿哥府时,同弘昀阿哥亦是私交甚好。见了四阿哥神情,他忍不住开口劝道:“姑父不要伤怀,省得小阿哥地下难安。听说姑父家添了两个表弟,侄儿还没给姑父道喜。”
他也是真情流露,一时间按照旧时称呼叫了。
四阿哥虽平素冷面,也是重情之人。见他如此,没有怪他逾越,反而越发亲近,点了点头,道:“先去给福晋与你姑母请个安,她们两个都疼你,晓得你回来,指定也欢喜……”
年熙恭恭敬敬地应了,有一句话却是没有说。
那就是他父亲让他回京,也有让他回纳兰府探病之意。他生母是纳兰明珠孙女、纳兰性德次女。
如今他母族人丁凋零,纳兰府的当家人揆叙又卧病在床。
年羹尧早年离京时,同自己这位叔岳父关系也甚好。即便妻子病故,又续娶宗室女为继室,他也同纳兰家保持往来。
纳兰氏病故,留下一子一女,一子就是年羹尧的长子年熙,一女夭折。
揆叙缠绵病榻许久,年羹尧顾念旧情,就使儿子接着进京送年礼之便,探望叔姥爷……
曹府,书房。
曹颙拿着十六阿哥的信,实是哭笑不得。
“举荐”自己去户部,这叫什么事儿?这六部除了堂官,就是司官,堂官从一品尚书、正二品侍郎;司官最高的就是正五品郎中。
文官不同武官,这打仗的时候,有二十岁的将军,那是宗室皇族,挂个名等着功劳就好。这二十三岁的侍郎,执掌部务,不是儿戏,是什么?
若说正五品郎中,曹颙康熙四十八年,从侍卫处出来,接的第一份差事就是户部福建司郎中。熬了七、八年,不提功劳,这卖命的苦劳也有好几件了。难道熬到最后,就是回到原点,从头再来?
他站起身来,有些坐不住,实不知康熙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虽说他不贪恋虚名,但是如今父亲刚请辞闲赋,若是他真被贬到五品郎中,那少不得就要有小人跳出来对曹家落井下石。
他不是畏惧,只是觉得麻烦。
他撂下信,从书房出来,走到廊下,唤了个小厮道:“去门房问问,老爷回来没有?”
那小厮应了,还没有转身,曹颙就见曹寅从影壁后过来。
他忙迎了上去,道:“父亲回来了,老尚书身子如此?”
原来,听说玛尔汉身子有些不舒坦,曹寅去尚书府探病去了。
“还算硬朗,只是耳朵越发背了,有些糊涂,拉着我扯着嗓子说了半晌三藩之乱时的事儿。”曹寅随口回道。
玛尔汉今年八十三,七十多才从尚书位上退下来。
曹颙跟在曹寅身后,看着腰板挺得直直的父亲,也察觉出他的异样。
做了一辈子官,这闲赋下来,不自在也是有的。
想到这些,曹颙心里不由怨康熙帝王薄情。同那些阳奉阴违的人比起来,父亲这边不仅是怀着“忠君”之心,而且为了这个奋斗了一辈子。
见曹颙不言语,曹寅停下脚步,转过头看了他一眼,道:“可是有事?”
“嗯。”曹颙点点头,道:“十六阿哥来信了,说是举荐儿子到户部当差。儿子心里有些迷糊,寻父亲拿个主意。”
曹寅闻言,并无意外之色。早在他递折子请辞之日,他就知道有这一天,只是没想到还将十六阿哥卷进来。
虽说按照律法,官员举荐不受“连坐”之罪,但实际上,要是被举荐人出了纰漏,举荐人也要担待些干系。干系大小,就要看上头的“恩典”。
他没有回内院,同儿子来到书房。
缄默了好一会儿,他抬起头来,问曹颙道:“颙儿,若是到户部,你可有敛财的法子?”
曹颙苦笑着摇了摇头,道:“父亲,儿子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之前的几次开源,都是因势成利,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才取个巧。儿子虽在户部当过差,接触的差事也是有限,要是过去也是两眼一抹黑。”
曹寅相信儿子这番话,可是龙椅上那位信么?
曹寅望着儿子,不禁有些自责。
儿子的性格,甚是内敛,从不招摇。若不是自己当年在给皇帝的秘折中,将儿子的本事如实道出,也不会有今日。
自古以来,为皇帝开源节流的臣子不少,有几个好下场的?
原本他是“忠心”一片,感念皇帝恩德,希望儿子同自己一样,粉身碎骨效忠皇帝;如今知道的事情多了,心境也不同,愚忠之心淡了几分。
To be continued...
Prev
Index
Favorite
NextPage
Blogroll
Sword Dominance
Rebirth at the top of football
Concubine Quan's Imperial Physician Fenghua
Wu Dynasty: Take the whole family to flee famine
Oriaki
Shinto
Your universe is so fragile
I'm really not poor
witch tomb
traitor
×
Install this app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Install apps
Copyright © 2025 Martial Arts Novel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