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irst strong soldier of the Three Kingdoms Chapter 841 Currency War
Search
Home
Category
Ranking
Completed
Favorite
Font
Large
Medium
Small
Night
Prev
Index
Favorite
Next
Chapter 841 Currency War
“早听说青州这新政有特异处,却一直无暇深究,今日一见,果然处处奇异,让人摸不着头脑啊。”
“公达说的是,别的不提,就单说这铸钱一事吧,其他人铸钱,无非是为了敛财,铜货经过铸炼,变成五铢钱,价值凭空陡涨近倍,若是在铸造过程中在夹杂些手脚,盈利更多。便如那董仲颖当年一般,铸钱者都是唯恐不能将钱花出去,可青州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宜怪哉乎?”
“税制也极为古怪,古之明君都以轻徭薄赋为贤,偏这王羽反其道而行之。说他不顾及名声吧,他从前也没少有沽名钓誉之举,但明面上的税赋便已是六成,岂能不让人望而生畏?”
“要程某说来,青州最让人难以理解的还是这尚武制度,多方回报都是异口同声,说青州男丁五日一操,民间不禁对外私斗,各式兵器也不禁决,战事若起,或可得一时便利,但这又岂是长治久安之道?这不是饮鸩止渴么?”
“总之,怪异之处颇多,互相之间又不无矛盾,让人莫衷一是,难于分辨啊。若说这些政令没道理,偏生青州如此兴旺,已经完全超过了太平之时,若说有道理,这道理又在何处呢?”
马岱对洛阳方面的猜测并不完全准确,曹操这样的枭雄,当然不会对盟友毫无保留,但提供的情报模棱两可,自相矛盾,却不是曹操本身的错。当他在钟繇的提醒下,终于开始正视王羽这个对手时,便很快陷入了困惑和茫然之中。
青州新政中,违背常理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曹操的幕府中,尽有当世大才,郭嘉、荀彧等人自不必说。拿下长安后,新加入的荀攸、钟繇等人也都是一时之选,他本以为。就算青州新政真有什么诡异之处,在这一干大才眼中也是无所遁形。
刚开始的时候。确如曹操所想,众人集思广益,将青州新政中的优劣之处一一指摘出来,但这些都是流于表面的东西,等到真正深入研究进去之后,这帮大才们也碰壁了。
单就那铸币之事来说,众人就出现了相当大的分歧。
程昱认为。青州之所以不大肆推广铸币,是因为青州的三种钱币都是成色十足,而王羽手中金银有限,没办法将摊子全面铺开。非不欲实不能也。
但钟繇却认为,如果只是这么浅显的原因,王羽大可另外设法,比如削减钱币的金银用量,或是直接铸造五铢钱。而不是搞出这么个半吊子的局面出来。他认为王羽此举,大有深意。
两人的观点各有其道理,但谁也说服不了谁,其他人也没有忙着帮腔,而是各有自己的思考。
青州的这项举措。对青州的兴旺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没好处的事谁会干呢?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完全看不出这好处到底在哪里。
荀攸心细,倒是指出一条,说青州的开元通宝的兑换率比五铢钱要高很多,达到了一枚铜币可以兑换十枚五铢钱的夸张比率!
这里说的是五铢钱,而不是董卓造的小钱,后者那就纯粹是坑爹的玩意,就是有个形状,连字都没印上去,分量比五铢钱轻了好几倍不说,里面还掺了一大半铅。
关中物价陡涨,一度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钱一石,其实主要还是董胖子不懂经济,乱发钱币惹的祸。形象点来说,就是货币超发,通货膨胀了。
青州新政中的货币法规,最让人不解的就在这里了,货币超发,是统治者敛财最为快捷的方式,王羽煞费苦心的搞出了一堆新货币,却不全面对外发行,而是只在青州内部流通,这不是奇哉怪也么?
荀攸指出的这个疑点不是没有道理,他认为青州蓄意拉高新旧钱币的比率,以此来谋取超额利润。
结果,他的提议刚说完,就被小他十几岁的叔叔荀彧给否掉了。
“公达此言未必没有道理,只是青州对钱币外流是采取严格限制措施的,而兑换所的来回兑换比率并没有异同,拿了一万五铢钱入境,换得一千枚开元通宝,出来的时候照样能换成一万五铢钱,一来一去,并无损失啊。”荀彧摊摊手,反问道。
“这……”荀攸说不出道理了,他虽然满腹经纶,通晓古今,但对经济,准确说应该是金融方面的问题哪有什么了解?这也是这个儒家子弟的通病,看不起商贾和工匠,当然对这些人没有足够的了解。
如果说青州表面禁止开元通宝流通,暗地里以提高后比率发售,倒是附和阴谋论,可问题是,开元通宝虽然在青州辖内随处可见,但流诸于外的却是极少。
商人都是有分辨力的,开元通宝虽然做工比五铢钱更精细,成色也足,但其价值顶多也只和三五枚五铢钱相当,十枚,那是怎么也不可能比得上的。
去青州进货倒是无妨,反正就是换了一种钱币,货物还是那个价格,顶多也就是青州本地人显得更富裕一些,但那也是羡慕不来的。
若有人把开元通宝携带出来,那就大大不妥了,青州人认这个,但外面的可不认,还不如以货易货来的划算呢。
所以,除了少量钱币被一些存了其他心思的人私下携带出来之外,开元通宝只在青州本土有流通,除此之外,就连张燕的西三郡和从前的幽州辖地都没有——黑山军倒是愿意用,可惜青州那边不肯松口,最后也只能作罢。
如果王羽想靠抬高钱币价值来赚钱,他就不应该限制的这么严格,而其他地方也确实找不到开元通宝的踪迹。荀攸指出的问题或许是有深意的,但肯定不是如他所说一般。
“如果先不去考虑其因果,单纯讨论应对之策的话,仿造会不会有些效果?”郭嘉突然开口道。
“仿造?”包括一直皱眉聆听的曹操在内,众人的眼睛都是一亮。
造假钱,这是早在西汉时代就存在的事例了,当时是朝廷铸五铢钱。外面的亲王们偷偷仿制,来分润朝廷的利益。汉廷对此当然深恶痛绝,但利益驱动人心。即便是皇帝,对此也无可奈何。大规模的仿制固然没有,但小打小闹的行为却是屡禁不止。
因为都是刘家自己的血脉,即便是汉武帝这样的雄主,到最后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反正肉都是烂在锅里了不是?
现在青州和洛阳方面是没有统辖关系的,只要能伤害敌人的办法都是好策略,自可无所不用其极。开元通宝的表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只要能大规模仿制,并将其拿到青州流通,一方面可以分得青州繁荣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破坏青州的经济秩序。正是一举两得的办法。
曹操清清嗓子,就要发表看法,想着先确定一项议题的基调下来,省得千头万绪的,搞得大家无所适从。可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有人长叹一声:“办法虽好,只怕很难成功。”
抬眼看时,却见说话的是董昭。
“公仁之前一直在河内,两地接壤。对青州的了解想必更多?”曹操沉声说道。
董昭之前在张杨帐中效力,但暗地里早就和曹操眉来眼去了。在北疆大战期间,张杨和吕布就频繁接触,眼看着离河内易帜不远了。特别是在居庸大战和张辽东征之后,张杨动摇得尤为厉害。
董昭是个聪明人,见劝不了,干脆就专职当个卧底,偶尔出使的时候,将河内的情况,以及张杨与濮阳的往来一并道出。
曹操知道郭嘉的脾气,担心董昭直接出演反驳,会引得这位年轻军师不快,故而出言点出董昭身份,稍作缓颊。
最近军队和幕府都处于急速扩大之中,新旧幕僚之间的明争暗斗很激烈,曹操可不想自己的首席谋臣也卷进去。下面人不团结,对上位者是好事,但这种斗争多少会牵扯些精力,做事的效率自然也会相应降低。
其实他有些过虑了,郭嘉虽然有些傲气,但不是那种唯我独尊,不可冒犯的脾气,他平静的看着董昭,耐心等对方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不敢当明公夸赞,但河内与青州的接触确实比较多。”董昭冲着曹操拱拱手,以示歉谢之意,解释道:“开元通宝价高,世人趋利,岂有不图谋之理?然若要仿制,其中却有几桩难处……”
他环视众人,竖起食指:“其一,开元通宝做工精细,上面既有字迹,又有图案,细微处可至眉眼之间,这等工艺,实非寻常人所能仿制,纵有,也是形似神不似,很容易就被看穿。”
说着,他从袖子里掏出几枚通宝,传递给众人观看,其中金银铜币都有,显然是有备而来。众人看过,也都是默默点头,单是那条活灵活现的金龙图,就已经是极高的一处技术壁垒了,普通人纵然有心,又哪里有这种技术和条件?
“第二,青州那兑换处,也不是虚设的,除了兑换钱币之外,他们还会将来人的信息登记入册,身份之类的倒不会详查,但若进行大宗交易,那商家就会与商业司核对信息了。如果信息不符,那自然就……所以说,仿制不是完全行不通,但最后未必有什么效果。”
众人面面相觑,怎么也没想到,那个兑换处还有这么个功能。而偏偏是这么简单的一道手续,就将郭嘉的计谋给化解了。
技术上的门槛,对曹操这种大势力来说不是问题,仿制青州的板甲、床弩或许很难,但铸造上的障碍,可是很容易就能摆平的。顶多也就是成本略高一些呗,算得了什么?
但青州这一招,算是把仿制这条路堵死了。
相似度越高,假钱的利润就越低,如果要做得没有破绽的话,利润顶多只能翻上一倍。如果在青州本土不能大宗交易,那就要将大量假钱分散到很多人手中去采购,人工加上运费,那点利够不够还是回事呢,根本就谈不上一举两得。
考虑到关中、洛阳被董卓破坏得相当严重的货币体系,事情就更难办了。
在董卓铸钱之后,关中的金融体系已经彻底崩塌。百姓早就不用钱币了,而是恢复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硬通货是谷与帛。
曹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多少也知道一点完善的金融系统对经济、民生的促进作用,现在关中残破如此。他设法恢复钱币的信用还来不及呢,哪有空帮青州添砖加瓦去啊?
程昱说青州钱币不足,故而控制外流,虽不全中,但应该也说明了一些问题。金银铜都是相当珍贵的东西,青州由乱及治的时间又不很长,王羽就算真的在海外找到了金山银山。来回搬运不也需要时间么?
他要是真的大规模仿制假钱,然后采用避人耳目,化整为零采买的做法,没准儿还真就掉到王羽挖的坑里了。
在场的都是高人。就算考虑得没曹操周详,也不会差太多,一时都是默然。
董昭再接再厉,继续说道:“以昭管窥之见,青州如此行事。确实是有利可图的,其利主要就在于移民和贸易。”
曹操不解问道:“这话怎讲?”
董昭叹口气道:“诸公近年来都专注关中战场,无暇他顾,可能不太了解,其实这几年移居青州的人相当之多。以河内为例。在袁将军失败后,仅是当年不足一年的时间,移居魏郡的户数就高达三千,其后更是每年骤增,张使君招降纳叛,实出无奈,若非如此,河内现在可能都没有人了,又哪里来的兵?”
这确实出乎了曹操的意料,他当然知道人口的重要性,但问题是,在顾不过来屯田的时候,那些饥民逃了,对领内的安定还是很有好处的,所以他虽然关注过兖、豫二州饥民外逃之事,但也谈不上多重视。
至于士族,他不觉得士族有逃去青州的必要,举世皆知,青州那边对豪强的抑制可是从王匡就开始了的,谁好端端的会跑去青州呢?
董昭这次发言看似偶然,其实是准备了很长时间,下了很多精力的,就等着这次一鸣惊人呢,所以他一看曹操的神情,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了。
“初时移居青州的,确实以赤贫的饥民为主,但在王鹏举改元,青州大小事务都上了轨道之后,一切就已经不大一样了……”
听董昭这么一说,曹操才明白青州新政虽然大方向不变,但细节却一直在变动之中。比如抑制豪强,开始是铁腕政策不假,可等到王羽权势已经稳固之后,铁腕政策便已经变成了怀柔。
现在的新政中,抑制豪强主要体现在官僚失去特权上面。
世家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集中全族之力,供养一人入仕途,然后借助为官者的特权,反哺家族,于是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只要能在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就能不断壮大,最终变成袁阀那种恐怖的庞然大物。
王羽一开始的势力不算大,又因为王匡的关系,将河内豪强得罪了个干净,不顺势而为,继续将铁腕政策贯彻到底,就会步步荆棘。如陶谦、刘表都是很好的例子,他们的决定往往会被地方实力派所左右,没办法完全贯彻自己的意图。
等到王羽势力已成,领内的豪强只有战战兢兢的份儿,他的手腕却变软了,不再继续打压大家族,而是修改起了吏治,将官吏家族免税之类的特权一扫而空。
若是他一开始就这么做,反弹肯定不会小了,但青州残存的世家都是被王羽打服了,怕了的,王羽突然将手从他们的脖子上拿开,他们喘气都顾不过来呢,哪有心思和胆子去干扰这个凶神修改吏治?
“故而,青州对那些没有出仕者的地方豪强来说,吸引力是相当大的,至少可以保个安宁,读书、学武的子弟也有了一展所长的机会。虽说青州的官,没有过去的官当起来那么爽利,但除了家族特权之外,该有的还是会有的……”
“这些家族既然移居青州,手上的五铢钱自然也没必要继续留着,或者在当地换了货物带入青州,买不到足够的货物,也只能吃点亏,换钱呗。这就是青州的利益所在了,同时,此举还能对敌人造成打击。”
“正如明公所想,河内郡现在不单缺人,而且还缺钱,虽然未被董贼倒行逆施影响,但郡内百姓依然只能以物易物,物资匮乏之极。张使君欲投靠青州,并非单纯因为骠骑将军的强势,亦或和吕温侯的交情,实因形势逼人,他不得不从啊。”
曹操瞠目结舌,无语相对,良久才长叹一声,摊摊手,自嘲说道:“孤自忖有些学识,并非庸才,但怎么在孺子面前,却显得如此……无法超越倒也罢了,怎么连想着亦步亦趋,都这么难啊?”
他心里真不是一般的郁闷,技不如人,邯郸学步就已经很丢脸了,现在变成了欲丢脸而不得,这真是太有挫败感了,简直像是被人拦喉砍了一刀似的,苦啊!
ps:
恍惚间,居然是春节了。刚码完这5000字,必须得出门了,不然又要被骂的说。
Chapter completed!
Prev
Index
Favorite
Next
Blogroll
my 1982
rejuvenation
Against the sword mad god Lin Xuan
Almighty Metal Professional
dress up handsome
first son-in-law
Lu Ming Lu Yao
Swallowing Heaven Decision
Zhao Ning Yuefei
The Great Salvation of the Heavens and Worlds
×
Install this app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Install apps
Copyright © 2025 Martial Arts Novel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