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拖延(1/2)
傍晚时分,樊公妃的灵堂前,来了两个身穿紫袍的太监。
一个是内侍省总领太监张大利,一个是刚从内侍省调入后宫的司礼太监李全福。
唐宽连忙把两位大太监引入灵堂,一番礼仪作罢,唐宽又引两位去到客房休息。
刚要说些什么,听得荆国公妃来吊唁,唐宽又连忙小跑出去接待。
客厅里,只剩下两个太监。
樊公妃灵堂已设三日,可坐进安宁宫的唐昭并没有回家奔丧。
唐昭在宫里忙什么,外人不得而知,只是派这两个太监替她吊唁。
李全福低声道:“太子妃的婚礼还没办,皇上就驾崩了,而公妃也薨了。
这可真是国丧家丧俱全,你说,这婚礼还怎么办?
所以太子与几位老亲王商量,干脆就说太子妃的婚礼已在东宫办过,只是未对外宣布。
由几位老亲王佐证,这事也就定下来了。”
张大利道:“还叫太子,若是被听见,轻则掌嘴,重则杀头咯。”
“哎呦,您看我这张破嘴,现在应该叫皇上啦。”李全福惭愧笑了笑,又道:“这新皇登基,真可谓大刀阔斧,仅仅三日,杀了一千多人。
这其中就有二百皇族。”
张大利感叹道:“对自家人开刀也毫不手软啊。”
李全福靠近道:“你说,杀那些曾反对太子的人也就罢了,为何还要杀宫女太监?
据说韩皇后的身边人一个不剩全给杀了。
哎呦,可怜了韩菊姑娘,那可是一个大美人儿。
据说天德皇帝也是很喜欢的。”
张大利再次感叹:“咱一直在内侍省待着,后宫大门都没走过几次,那里的事咱可就不知道咯。”
李全福试探问道:“您现在不就是在里面吗?”
“唉,白扯,什么事也不让插手。
长秋宫、安宁宫的门都不让靠近。”张大利再压低声音:“你说怪不怪,杀这么多人,可胡总管依然还在。”
李全福道:“现在看来,他也是太子党。”
张大利道:“可之前听说,胡荣与韩皇后走得很近,而且还有传闻说韩皇后要废太子,立酆王。”
“不会吧?”李全福摇摇头:“若是如此,现在为何不杀酆王?
而且连韩听君都没动。
看来那都是谣言。”
“嘘,别说了,有人来了。”
这几日,皇帝赵恬真的是杀人杀到手软。
虽然不需要他亲自动手去砍人,可他手握的朱砂笔,却有些画不动圈了。
尤其是那些他老早就认识,一闭眼就能想到音容笑貌的人。
那些能威胁到他皇位的,或者曾经公然对太子提出过质疑的人,必须铲除。
杀他们的时候,赵恬心中有恨。
可是说到那帮宫女,他就狠不下心来。
尤其是那韩菊,多漂亮一个美人儿。
这么好的美人,就这样杀了……,哎,朕心里很难过。
可他的笔,还是在韩菊的名字上画了个圈。
不能让天德皇帝的真实死因传播出去,知道内幕的,和可能知道内幕的,统统都要死。
除非太子的绝对心腹。
安宁宫,大内总管胡荣快步走了进来,抖尘跪倒:“奴,叩见陛下。”
赵恬微笑道:“胡总管劳苦功高,平身,赐座。”
“奴不敢坐,万万不敢。”
胡荣骗韩皇后,说天德皇帝要杀她和太子。
韩皇后慌了,于是才与胡荣合作,害死天德皇帝。
其实,胡荣家人被杀的消息,根本就是假的,那是太子制造的假象,专门用来骗韩皇后的耳目。
凭借胡荣的武功,完全可以杀死皇帝。
可他却说,自己办不到。
于是让韩皇后用绳子勒。
韩皇后当时已经吓得哆哆嗦嗦,手上根本没有多少力气。
天德帝,其实是被胡荣活活掐死的。
“哎,若不是父皇要废我,我也不会出此下策。”赵恬貌似悲苦地说。
胡荣立刻道:“这怪不得陛下。
是相王蛊惑先帝,相王该死!”
“嗯,相王确实该死。”“赵恬重重点头:“害我不仁不义,不忠不孝。”
“那是,那是。”
“唉,胡荣啊,你说我的年号应该叫什么?”
按照梁朝惯例,老皇帝驾崩的次年才会改国号。
赵恬假模假样的与胡荣商讨新年号的事,可突然话锋一转:“胡荣啊,你年纪也不小了吧。
而且我听说,长夏公主从小儿就喜欢让你陪她玩。”
“呃…,是的陛下。”
“听闻樊公妃过世,那么长夏公主即将成为安国公的续弦夫人。
我担心公主去了国公府里没个贴心人,那就劳烦你,去国公府里陪着公主?”
“这…”
“怎么,你有什么不方便吗?”
“没有没有,奴方便得很。
只是,陛下先前让奴去做的事……”
“你出了宫,办起来才方便嘛,而且这样才更隐蔽。”
“陛下英明!”
皇帝如何清除异己,这事与苏瓶没有关系,总之清理不到自己头上。
而安国公唐琼作为太子党的重要成员,当然获得赵恬的许多奖赏,可那些奖赏与长夏公主相比,就显得黯淡无光。
这位公主,是少有的漂亮公主。
一开始苏瓶还以为,公主都是很漂亮的。
毕竟皇帝的媳妇大多是漂亮的,几代基因改良,应该越改越好。
可梁朝严重的近亲关系,导致公主没那么漂亮。
不过这位公主是韩皇后所生,而韩家不是传统贵族,这倒是真的起到了改良作用。
公主才十四岁,嫁给了四十九岁的唐琼。
唐梅还打趣说,到了明年,后妈十五岁,爹爹五十岁,他俩的年龄正好是反过来的。
为筹办樊公妃的葬礼,最近几日可把唐宽给忙坏了。
前几日在宗正府大会上他还强调说各种礼仪能不办就不办,能简办就简办,可是到了他爹媳妇的丧事,他好像把自己的话给忘了。
而且他还提前一个月,给他爹准备迎娶公主的婚礼,为此真是极尽所能,就差给他爹准备九锡了。
值得一提的是,长夏公主也是在唐皇后屋里长大的。
唐皇后一贯作风,无论哪个妃子生孩子,都是她的。
所以长夏公主与胡荣很熟悉,而且皇帝说了,只是让胡荣去国公府待几年,并没有撤销他的大内太监身份和品级,等公主熟悉国公府生活,还要胡荣回到大内。
樊公妃过世,家里暂时没了女主人。
唐梅就把王嬷嬷、甄平儿、王锦儿带回沁香小筑。
现在沁香小筑可是热闹了,再不缺人手。
而那甄平儿、王锦儿与六小姐熟悉,她们甚至敢跟六小姐开玩笑,不时传来欢笑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